“贸易战”背景下,进出口企业怎么办?
主讲人陈燕玲,作为中国工商银行成都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高级经济师,资深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工行成都自贸牵头人,在国际贸易、海外投融资及“走出去”业务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汇率、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她分享道,近期,在成都召开的对外开放大会,以及出台的对外开放政策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作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快投资双向促进、要素双向流动、贸易双向发力、制度双向创新,助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陈燕玲在现场带着大家回顾了今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情况和人民币外汇市场情况,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起伏背后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近两天的美国贸易战,陈燕玲提出了几点思考,并分别给成都的进口企业和出口企业作了合理的建议,人民币汇率下跌对出口企业来说是利好,有利于出口,而对于进口企业来说,只能着重从财务方面着手,尽力控制压缩成本,并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国际合作和投资服务局副局长王骏发言
自贸实验改革创新成效显现
现场,国际合作和投资服务局副局长王骏对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做了详细介绍,据他介绍,自贸区成立挂牌以来,新增外资企业31家,新增注册资本3亿美元,落户大学生以上学历人才7.7万人,其中本科67000人,硕士9357人,博士237人,自贸聚集效应日益突出,自贸实验任务有序推进,“自贸实验改革创新成效显现”。
不仅如此,自贸区狠抓创新,例如,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自贸服务专区,增设“自贸导办”窗口,首创“证照分离”改革下的“信用预审”模式,设立成都商标受理处,为企业办理5890件商标申请,实现12130万商标质押融资等等,突出自贸试验区红利。
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成“新风口”
成都金融城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强大引擎,这里正聚集发展传统金融业、新兴金融业、大型企业总部、高端配套服务业等,截至18年5月底,成都金融城聚集各类金融及配套机构超过1656家,包括金融类机构531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总部409家,配套高端服务业机构716家。预计到18年底,区域引进机构数量将超过1800家。
正如陈燕玲所说,四川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可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面向世界,将自贸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度。“金融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将推动这一进程。”
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已成为未来金融发展制高点,而早在16年11月,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和成都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由成都金融控股集团打造的国内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交子金融梦工场在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落地。
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效果图
交子金融梦工场作为金融科技的载体,是国内由央行支持的金融科技专业创新空间,目前交子金融梦工场·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已有多家国内金融科技团队入驻,目前已形成了征信支付、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领域的生态圈。
建筑面积约44000平方米的交子金融梦工场·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即将投用,预计将吸纳超过150家创新创业团队入驻。而交子金融梦工场·金融麦田也有望于今年内投运,预计到19年,交子金融梦工场运营面积将超过15万平方米,吸纳一万五千名从业人员,有望成为全球大规模金融科技创新创业聚集平台,也将入驻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团队,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